顶点小说网 > 1979黄金时代 > 第3章 劳动最光荣
    不知不觉,已近黄昏。

    陈奇看了看时间,把写了几页的稿纸收起来,压在自己的床铺下面。

    当夕阳的柔光落在桌子上,安静了一天的大院子终于热闹起来,自行车的铃铛响、小孩子的吵闹、叮叮咣咣的切菜声混杂在一起,丝丝缕缕的烟气四散飘来。

    “妈,你回来了!”

    “买什么好吃的了?”

    “不过年不过节买什么好吃的,白菜土豆,还有咸菜。”

    于秀丽准时下了班,顾不得其他,进门脱掉外套就开始忙活,顺便指挥:“你把咸菜摆盘子里,早上还剩半块豆腐你拿出来!”

    “豆腐怎么做?咸菜滚豆腐么?”

    “滚你个头,热水烫一下拌酱吃!”

    咸菜有两样,酱黄瓜和甜辣萝卜干,都是六必居的。

    六必居在人道洪流时叫“红旗酱菜门市部”,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,代表团提出要到六必居参观,伍豪发了话,才重新挂上这块老匾。

    小厨房搭在房子外面,用砖头和油毡简单砌的一个棚,一个炉子、一个碗柜就占的满满当当。厨房旁边是放蜂窝煤的地方,也用油毡盖上,码的整整齐齐,这是爱干净的人家。

    有懒散的就随便放,下雨天,那煤块淌出一洼一洼的黑水。

    陈奇主动帮忙。

    他才穿来几天,对父母能有什么感情?

    当然没有,但人家对自己好,自己也不吝啬回应。于秀丽麻利的做着饭,不时瞧他一眼,心里也奇怪,这小子前几天还像一条咸鱼,怎么突然就鲤鱼打挺了?

    天蒙蒙黑的时候,饭菜上桌,那位便宜老爸陈建军也回来了。

    他也四十多岁,高高瘦瘦,气质挺斯文,衣服虽旧,但整齐干净,胸口的口袋里别着一支钢笔。

    陈建军是业务员。

    新华书店是全国最大的图书发行单位,一本书或者一本杂志想发行,就得联系各个业务员,业务员会根据这本书的内容做一个初步判断,给书店报一个数字,比如1000册,书店会先订1000册,后续再看市场反应。

    但后来业务员的工作就变了,变成了销售,因为图书行业开放了,垄断地位没了。

    “爸!”

    “去开会了么?”

    “去了!”

    “嗯,吃完饭再谈。”

    陈建军笑了笑,笑起来也很斯文,这辈子没爆过粗口那种。

    晚饭很简单,土豆粉条炖白菜、大豆腐和酱菜。

    不是买不起肉,是买不着。城市居民每人每月仅供应猪肉3-5两,三年困难时期,京城每年人均才供应猪肉8两半,别的地方更惨,连这点肉渣都没有。

    老爸老妈都念过书,骨子里有那么点讲究,吃饭的时候不谈事。

    等吃完了,陈建军才问,陈奇又把开会的内容重复了一遍。

    “你是怎么想的?”

    “我……”

    他刚要回答,外面忽有人喊:“陈奇在家么?”

    “哟,王大妈!”

    “快请进快请进,您怎么来了?”

    来人是个老太太,头发花白,笑容和善,正是街道干部。她老神在在的坐下,笑道:“今天上午开大会,下午我们就分派任务,街道交给我13个人,务必给他们找到工作。

    我琢磨晚上都在家,就过来瞧瞧,你们是第一户。”

    “那真是麻烦您了,大晚上的还不能歇歇……”

    于秀丽给倒了杯水,正好想问这事呢,道:“王大妈,我听孩子说要搞生产服务合作社,您也知道那是集体单位,一向不受重视。我不是说集体单位不好啊,就是咱们街道不有个服装三厂么?厂里不能安置么?”

    “哎呦,说得轻巧,你知道崇文区有多少待业青年么?”

    王大妈一拍大腿,比了个手势:“8万人!政府上哪儿找8万个岗位去?从上到下都愁死了。而且很多人都二十五六岁了,好几年都没工作,我们要优先安置他们。

    那个服装三厂,我们好说歹说才塞进去一百多人,你们就甭惦记了。”

    “那您的意思是让他们做什么?”

    陈建军问。

    “我是这么想的……”

    王大妈喝了口水,道:“前门是块宝地,京城人爱逛,外地人也爱逛。每年不知有多少外地人来出差,捎带脚都得来看看吧?但前门那么多铺子,愣没有一个卖水的,这帮人来了,连口水都喝不着。

    你说买北冰洋汽水,那一毛五分钱呢,还要票,大家都舍不得。我亲眼瞧见啊,有人用浇花的皮管子喝水呢。

    所以我们就想,要是在前门摆个摊卖茶水,肯定有人买。”

    卖茶水???

    父母面面相觑,这这这有失体统啊!我俩都是文化人,在新华书店工作,结果儿子去卖茶水?在旧社会那是下等人干的活!

    有多下等?

    《骆驼祥子》里写,一个老头拉不动洋车了,就只能挑着担子沿街卖茶,勉强为生,很是凄惨……你瞧瞧,卖茶水的连祥子都比不上,祥子好歹有房(租的),有车(买过三次,都没了),有媳妇(难产死了)。

    “王大妈,真没有别的岗位了?”

    “有啊,技术岗,你家小子会木工么?”

    “不会!”

    “有裁缝手艺么?”

    “没有!”

    “能颠勺炒菜么?”

    “不能!”

    “那不就得了!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父母再度面面相觑,甚至有点羞愧,原来我家儿子是个废物?更可气的是,那个废物竟然还在乐,就跟说得不是他似的。

    “行了你们商量商量,我得去下一户呢!”

    王大妈起身闪了。

    一家三口沉默了一会,于秀丽道:“说话呀,你到底怎么想的?”

    “我服从组织安排,让我干什么就干什么!”陈奇道。

    “让你卖茶水你也去?还是在前门,离书店才多远啊,同事不得笑话死我?”

    “不能,因为你同事的孩子在跟我一起卖茶水。”

    噗!

    于秀丽差点气死,怒道:“你少跟我贫嘴,我明天就去申请提前退休,你来接我的班!”

    “我不用你退休,你要是办退休,我连夜就去摆摊。”

    “小奇,你不要油嘴滑舌的,你跟我们说老实话,为什么想去呢?”

    一直不做声的陈建军开口问道。

    “没什么特别原因,我只是觉得劳动光荣,在哪里都能为祖国添砖加瓦,是你们旧思想严重,看不起卖茶水的。时传祥掏大粪都能当上人大代表,全国劳动模范,我卖茶水怎么了?我将来也能站在大会堂里跟领导人握手!”

    好家伙,陈奇的党性光辉万丈。

    时传祥是崇文区的一位淘粪工人,1966年国庆,他登上了天安门城楼。教员和他握手,伍豪向他敬酒,朱老总给他夹菜,说:“老时,你是干重体力活的人,要多喝酒,多吃菜……”

    当时京城还兴起了义务掏粪热,高校师生、作家、记者、演员排着队想跟他一起掏大粪。据说还有个清华的女学生,因为排不上号,就假冒时传祥的干女儿,最终如愿和干爹一起掏了粪。

    以前小学课本上有时传祥的故事,现在不知道有没有了。

    那是劳动人民最牛逼的年代!

    现在谁要是再宣传劳动最光荣……群众:he……tui!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陈建军听了这无可辩驳的话,顿时噎住,看了看于秀丽,有空我们再生一个吧?这孩子傻掉了!

    奉献精神,都是给别人讲的。

    轮到自己或者亲人了,还能义无反顾的去奉献,那叫楷模,而很多人做不到这样。

    话谈不下去,只能睡觉。

    家里没电视,又经常停电,除了一台破收音机没啥娱乐活动。

    院子里也慢慢悄静起来,月光映照着窗帘,春虫低低鸣叫,陈奇躺在外屋的床上,听里面窃窃私语,肯定还在研究自己工作的事。

    他确实不想让于秀丽早早退休,因为他知道自己肯定在岗位干不长,那就浪费了。

    而且新华书店这个工作他没啥兴趣,人家三代烟草人,三代石油人,三代电力人,三代银行人,到我这三代书店人啊?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陈奇翻了个身,闭上眼睛。

    其实卖茶水也好,干别的也罢,都无所谓,他是准备随时提桶跑路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