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点小说网 > 这个导演要谢罪 > 第247章 含蓄的好直白的妙
    第247章 含蓄的好直白的妙

    女主的第三次回忆处理完,整部电影的剪辑进度就完成了大半,陈一鸣看了看表,已经是下午4点多,干脆宣布今天到此结束,起身招呼祥瑞和王素秋一起出去吃饭。

    祥瑞拒绝,自行去张罗补拍的事情。

    王素秋也推辞了,表示要回家陪孩子,《情书》已经绑了他将近半个月了。

    陈一鸣落了单,索性打车回了铂爵,话说园区食堂他也有日子没吃过了,还真的有些怀念。

    傍晚时分,吃饱喝足的陈一鸣走进公司,跟新任前台打了个招呼,无声无息地进了办公室。

    如今铂爵的前台算是升职潜力颇高的岗位了,由于两年经过了三轮快速扩张,前台以“丰厚的人脉”特别容易上调新部门任副职。

    小美作为第一代前台,如今已经是公司制片部门的大老板了。

    双胞胎是第二代前台,眼下一个跟着老牛,一个跟着老贾,同样是公司骨干。

    陈一鸣刚刚打招呼的是第四代前台,她的前任被大壮派出去常驻爵迹视觉,专门负责对接申芃菲申大姐。

    不过由于公司扩张过快,每次陈一鸣回公司,都会发现不少新鲜面孔。

    进了办公室刚泡上茶,前台妹子敲门进来,翻开笔记本就开始“念咒”。

    陈一鸣叹了口气,只能认命地放下茶杯,端坐静听。

    前世他只是个喊咔工具人,干的其实是普通打工人的活儿,并没有深入接触过导演圈子。

    因此逼乎的问题,所谓“导演不拍片的时候都在干什么”,陈一鸣自认答不出什么干货。

    穿越三年,勉强算是功成名就,陈一鸣终于有资格回答那个问题,可惜已经全无兴致了。

    比如现在前台妹子看着笔记本念出的行程,大致就是一个导演不拍片的时候可以从事的消遣。

    “《看电影》希望约你做一个专访。”

    “推掉。”

    “第五届西京独立电影节,邀请你担任评委会主席。”

    “让老贾找公关部的笔杆子帮忙拟一封回信,婉拒。”

    “浪潮传媒请你出席月底的慈善晚宴。”

    “推掉。类似的活动以后直接略过,不要再请示。”

    “罗昊导演邀请伱出席电影首映礼。”

    “咦?哪部电影,什么时间?”

    “7月下旬,具体时间待定,电影叫《大劫案》。”

    “联系一下包总,请她了解一下情况。”

    “有五家公司联系我们,想请陈导拍摄创意广告。”

    “《木兰》制作期间不接外活儿,以后这种需求直接转给老贾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或推或拒,了一刻钟时间,陈一鸣总算把前台妹子打发走,再一摸茶杯,发现都冷透了。

    陈一鸣现在只觉得,参加乱七八糟的活动也好,拍广告当评委赚外快也好,都算不上什么消遣。

    唯有去年在全世界逛游唐人街那几个月,确实让他找到了一点乐趣。

    有时候他自己都觉得日子过得太单调,不是拍电影就是在筹备拍电影,如今勉强算是财务自由,何必像上满弦的钟似的一刻不停呢?

    是不是该找个女朋友了?

    结果陈一鸣的遐思刚刚有了点苗头,就想到了被他扔在皇城镇的《木兰》剧组,以及敦煌和襄城的两个日程表上的外景地。

    哦对了,还有尚余一条长尾巴的《情书》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陈一鸣又颓了,茶也没心思喝,扣上电脑就出了办公室。

    他一溜烟儿跑回家里,亲自动手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,然后把工作抛到脑后,在游戏室里玩儿到了后半夜。

    不说别的,当晚睡得贼香。

    陈一鸣一觉睡到自然醒,楼下吃了早饭才施施然赶往魔影厂,走进剪辑室时,不出所料祥瑞跟王素秋已经在了。

    两人有些奇怪陈一鸣将近中午才到,但也没说什么。

    不过等到真正开工,陈一鸣的作风直接调转了一百八十度,让两人更加诧异。

    陈一鸣依旧压着祥瑞不让她乱蹦,但他也不再对王素秋指手画脚,而是给予其充分的授权与尊重,由着老王放手施为。

    其实《情书》的剪辑已经接近尾声了,大致框架已定,而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,陈一鸣也信得过王素秋的功力。

    监视器上的画面里,随着女主从家长会的不快追忆中恢复,她再一次拿过纸笔,给男主回信。

    电影也由此进入最后一次回忆,高二下半学期,金秋十月的运动会。

    万幸的是魔都的春秋天差距不大,因此四月时拍摄运动会的戏份,做做后期冒充十月问题也不大。

    运动会前,没人愿意报名参加最难的长跑,不得已之下,女主自己报名参加3公里,而男主随后主动报名了5公里。

    之后几天,两人每天在放学后结伴练习长跑,有了一段真正独处的时光。

    这里镜头的处理是介于梦幻与现实之间的意境,祥瑞对整部电影的镜头语言拿捏得恰到好处,看到现在,陈一鸣感受到了导演希望观众感受到的情绪。

    男主视角的主观美化,与女主视角的刻意疏离,在回忆里双线汇聚的这场戏,达到了色彩与基调上的中和。

    两人的“独处”依旧充斥着若即若离的情感张力,男主跑动的速度更快,因为他希冀着那一次次的重叠与超越。

    下一刻节奏猛地走向滑稽,男主三两圈过后原形毕露,女主赶上来与气喘吁吁的男主肩并肩,主动放慢速度带动着男主坚持下去。

    夕阳西下,拉长了两人的影子。

    运动会当天,女主首先上场,延续了一贯的优秀,顺利拿到名次。

    而男主则在女主的见证与全班同学的加油助威声中,越跑越慢直到步履蹒跚。

    显然,短时间的突击练习并没有什么卵用,男主的天赋也根本就不在跑步方面。

    祥瑞倒是把男主的挣扎完赛拍得有够热血沸腾,追身视角与女主特写往复切换,不论是终点线两侧同学生动的表情,还是女主在整部电影中第一次暴露出来的真性情,都赋予了这个段落以非同一般的感染力。

    随着男主冲线后的白光淡出,回忆的部分就此结束,两个主角的情感羁绊,也就此被标注上了一个休止符。

    显然祥瑞在拍摄的时候就跟陈一鸣想到一起了,因为只有男主冲过终点线的镜头,是已经完成后期的状态。

    收到信的男主,得到了男二和女二的真诚鼓励,既然知道了女主的下落,就应该大胆去追。

    画面重新恢复温暖柔和的氛围,男主乘车穿过城市,来到曾经的高中母校。

    接下来,自然是一次完美的错过。

    俗是俗了点,但是放在爱情片里确实有效。

    游历校园之后,男主揣着两个时空的第一封“情书”,将它投进了学校门口的信箱。

    严格意义上来讲,这算是一个bug,如今没有哪个学校会在传达室外设置信箱了。

    不过陈一鸣没有给祥瑞挑刺,意境到了,些许不符合现实逻辑的地方无伤大雅。

    女主隔天上班,收到了男主的信,按照信里的指示,来到学校的图书室,在无人问津的工具书角落,找到了当年男主留在这里的“秘密”。

    陈一鸣看着王素秋流畅地把素材拉入轨道,将电影推向结尾,他突然对祥瑞说道。

    “我觉得这里可以去掉画外音,你觉得呢?

    真正的情书,不在于写信的那个人写了什么,而在于读信的那个人反应如何。”

    祥瑞扭头看了陈一鸣一眼,随后重新看向监视器。

    画面里,安西西刚好看完信抬起头,她的眼睛熠熠生辉,里面闪烁着欢悦与惊喜。

    她站起身走出办公室,快步穿过走廊,对路过的招呼声充耳不闻。

    她越走越快,直到不由自主地小跑起来,像是草原上的一只蹬羚,投入静谧无人的图书室。

    哪怕是无声的镜头,也足以说明女主的心情,并带动观众沉浸到相近的情绪当中。

    最靠里的书架最下一排,是万年没人碰的大部头工具书,女主每翻开一本,都能够在里面找到一张明信片大小的书签。

    书签背面,画着一幅幅记忆里的图案,正是两人一起出的黑板报。

    王素秋熟练地从素材库里拉出两人一起做黑板报的片段,与女主翻阅书签的镜头混剪。

    一个个画面,重启一段段回忆,直到最后一张书签,回到男主回忆的最初,那张黑板前晶莹剔透、发丝轻扬的侧颜。

    静谧图书室的角落,光线从气窗斜斜地打下来,照亮了角落里的扬尘。

    女主手拿明信片会心一笑,侧颜与回忆中的那张脸再度重合,美得不可方物。

    原剧本里还有一段结尾,男女主在某次会议上被叫名字,两人同时站起相视一笑。

    这场戏祥瑞拍了出来,不过她觉得电影停在书签这里就已经很好。

    陈一鸣对此不发表意见,充分尊重导演的想法。

    含蓄有含蓄的好,直白有直白的妙,祥瑞的电影把这段青春恋曲讲得很好很完整,最终留下一个开放式结尾也没什么不好。

    在外一更

    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