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点小说网 > 舍弟诸葛亮 > 第186章 发兵江夏
    曹操决定听从荀彧的劝谏后,不过两三日内,虎豹骑就做好了调度准备,随后跟着曹操西归、南进,转战汝南。

    反正吕布被围在彭城,已经快一个月了,过去这一个月里他都没有出城反击,后面只会更加乏力,更不可能出来野战了,虎豹骑留在徐州也没仗打。

    曹操这边刚开始调度,时间已经是三月下旬。

    另一边,从许都返回的孙乾,也已经赶了大半路程。

    三月二十四这天,孙乾先到了合肥,准备稍稍歇脚一两日,然后再继续南下。

    诸葛亮当然是热情地接待了他,此刻春耕农忙已经差不多过去了,诸葛亮手头的事情也少了些。

    只要一个月后再抓一下拔秧插秧的事儿,确保今年的两季主粮轮作不出问题,诸葛亮就能彻底从屯田农政的繁忙中解脱出来了。

    设宴款待之际,孙乾才说道:“此番在合肥稍歇,并非我怠惰拖延,实在是朝廷回复的旨意,与先生颇有关联,正好要来报喜。”

    诸葛亮笑道:“前番主公有私信来,需公佑代为转达,倒也罢了。朝廷回复的旨意,能与我有何相干?主公的上表内容,不是为刘琦请封江夏太守么?”

    孙乾见诸葛亮不似作伪,这才得意爽朗一笑:“哈哈,难得难得,天下竟有你孔明也料不准的事儿——朝廷驳回了封刘琦之请,特地破例提拔先生为江夏太守。

    唉,我回程路上也想明白了,这必是曹操想要离间主公和刘表,但我们也不算亏。虽然没能借机缓和双方关系,好歹白捞了一個朝廷册封太守的圣旨。

    虽说主公打下江夏后,事实上也能自行任命太守,但终究不比朝廷明旨实授的服众,还是要恭喜先生了。”

    诸葛亮闻言,脸色忽然转为郑重:“曹操有可能否决主公的表奏,这点其实我已经猜到了。就算曹操否决,只要主公的诚意展示出来了,一样可以起到与刘表暂时缓和的效果。

    只是没想到曹操居然会反过来封我为江夏太守,这一手着实比直接否决更能激怒刘表。唉,偏偏此策略还是家兄所谋,主公不会……”

    诸葛亮后半句话倒也没说下去,因为他通过过去近两年跟刘备的接触,已经大致摸清了刘备的脾气,并非多疑猜忌之人,有些话就没必要说了。

    孙乾显然也注意到了诸葛亮那尚未出口的后半句话,连忙安慰道:

    “这有什么可多心的,主公豁达非比常人。先生兄弟俱有大功,怎么封赏都不为过。三年前若不是子瑜兄挽狂澜于既倒,唉,简直不堪设想。”

    诸葛亮默默听着,没有再接话茬,这事儿算是就此打住了。

    孙乾在合肥稍稍盘桓休整了两日,就继续南下,回到芜湖,向刘备交差,把一路情况详尽说明。

    刘备果然也没觉得朝廷让诸葛亮为江夏太守有什么不好,只是欣然接受了这个事实:

    “哦?这怎么好意思呢,没想到孟德兄待我们还不错嘛,孔明才十九,我都没好意思表,他倒白送上门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此后几日,诸葛瑾那边做着讨伐黄祖前的最后准备工作,没什么可赘述的。

    诸葛亮那边也越来越清闲,手头的事情都暂时告一段落。

    不过,趁着公务闲暇,诸葛亮和黄月英倒是能分出些精力用于陪伴家人、享受天伦。

    诸葛亮最近特地从合肥北上,去了北边百余里外的寿春,探望驻防在那儿的姐夫赵云,顺便看看产后的姐姐诸葛芷和外甥——诸葛芷是去年四月、赵云出征后发现怀上的,所以今年二月初就足月而生了。

    对于赵家的子孙取名,诸葛芷并没有干涉,所以赵云的儿子还是叫赵统,但人显然不是同一个人了。

    赵云为人低调,因为这个时代的婴儿夭折率比较高,所以儿子刚生下来时赵云也不想立刻大弄操办,也没急着报喜。先养到即将满月,确认不像是容易夭折的,这才对外宣扬。

    以至于诸葛亮都是在外甥满月时才知道,又过了几天就带了妻子去寿春。

    诸葛芷已经休养了一个月了,气色也恢复得不错,何况她都二十二了,在这个时代属于晚婚,身体底子很好。

    赵云读书不多,所以有些话题诸葛芷也没法跟丈夫聊。等弟弟来了,诸葛芷才跟诸葛亮说起一些医术方面的闲话:

    “阿亮,大哥转交的母亲所书秘卷,其中有些心得,着实是神异。我当初受孕、安胎的时候,都照着做了,果然一切顺利。

    最神的是,秘卷上还写着,产子之后,当先以磨砺崭新无锈的铁剪刀,先用滚沸清水熬煮,然后再在烈火上炙烤至干燥滚烫,最后以此剪剪断脐带,可让母婴皆免去伤感邪气。

    我产子之前,特地安排下了这些事物,被褥衣物都是煮沸洗净后晾干,铁剪也是煮沸烤干,最后果然一点邪气都没有。听很多过来人说,原本怎么也得邪热三五日。”

    诸葛芷说的时候,也是内心叹服不已。她当然不知道,大哥诸葛瑾假借宋氏之名写的那几条诀窍,在原本历史上,好多都要到清朝才摸索出来,比如用煮沸烧烫的干净剪刀剪脐带,这一招直接导致清朝中期开始婴儿死亡率下降了好几成。

    在此之前,华夏历史几千年来,都是稳婆用手扯断婴儿脐带的,甚至有人还不洗手,甚至有情急之下拉不断用牙齿咬断的,什么五花八门的招数都有。用剪刀的当然也有,但剪之前想到烧煮炙烤的,几乎没有。

    至于所谓的“产后风邪入体”,其实就是脐带断口这个主要的伤口处理不干净,会导致感染。尤其刚生下来的婴儿,身上就只有脐带口这一个伤口,抵抗力又弱,大部分婴儿感染死亡都是脐带感染而亡。

    让古人用烧红的烙铁去烫脐带断口,这是不现实的。但如果把剪刀本身烧得微微发红,那几百度的铁在剪断的一瞬间,基本上也同时完成了伤口的烧结愈合。

    如果是和平年代,诸葛瑾也不敢乱拿出这样的技术来,也得考虑马尔萨斯陷阱、人口爆炸的影响。但是现在战乱人口杀戮那么多,暂时也就没关系了。

    而且这种东西推广也需要时间,也很难推广。如果只有刘备治下未来二十年人口爆炸,其他诸侯的领地没爆炸,也不会让大汉陷入马尔萨斯陷阱的。

    诸葛亮听大姐说了这么多医学知识,也是有些好奇,隐隐约约觉得大姐似乎也有“久病成良医”的潜质,靠着自己给自己治、拿自己试手,说不定能渐渐成为“妇科圣手”,把那几个秘卷再结合实际继续细化推广。

    诸葛芷自己似乎也有此意,跟赵云、诸葛亮闲聊时,便提到等自己彻底康复后,想给寿春城中士绅人家的妻妾看看,总结一下经验。

    赵云虽然觉得没必要让妻子去做事,但考虑到妻子只是想研究研究,还是答应了。只是提了一个建议:

    “夫人想找点事做,还是泽及万民的,为夫自然不会反对,不过事情繁杂,还是别劳累到了。夫人要做,且需招募一些年老有经验的稳婆,再延揽一些略懂医术的女子或女医官切磋,夫人只管钻研管领即可,不必经常亲自上手。”

    诸葛芷也只是对做这方面的学问感兴趣,想总结经验,对于动手本来就兴趣不大,于是欣然接受了这个条件。等于是她本人只做“课题组组长”,实验员自然另有她人。

    而一旁的诸葛亮,当然也敏锐地意识到了这项技术的价值,毕竟能降低婴儿死亡率的东西,配合上指数级的叠乘,会非常夸张……

    或许其他人数学不好,不能理解“指数增长”的恐怖,但诸葛亮是绝对理解的。

    诸葛亮觉得,这事儿如果真靠谱,倒是有必要在给主公的工作报告中,顺带多提一笔,不该由着姐姐这么慢吞吞实验总结。

    于是他就问道:“大姐,不知这‘将磨砺后的剪刀煮沸炙烤、剪断脐带’的法子,可是只试了这一次么?后来有没有在其他妇人身上试过?”

    诸葛芷得意微笑:“我怎么可能如此鲁莽,别说是之后了,便是在我之前几个月,就已经安排人在寿春城内巡访,找那些本就容易难产的妇人,用钱财药物馈赠、说服她们先试一试,最后也都是有益无害。

    纵有难产、夭折的,也不是因为风邪,跟剪脐带无关,是原本就有其他疾病,或先天不足,也没人来闹。”

    诸葛芷试的时候,也都是给穷苦人家免费医疗来试的,那些人听说是赵将军的家人白送药白给稳婆,谁又会拒绝?就算最后难产,也绝对不会怪到行善之人头上。

    尤其是寿春百姓都已经知道,赵将军的夫人是姓诸葛的。

    这个姓往那儿一摆,百姓得了好处,自然都给诸葛家人焚香祈福,还愿膜拜。身体没扛住的,也都承认是自己体质不好。

    这个时代,人们连张角的符水没治好人,都只会怪自己心不诚,怎么会责怪做好人送药的呢。

    诸葛亮听说后,才颇感欣慰,又问起大姐有没有留“实验记录”,诸葛芷便吩咐婢女找来几个卷轴,虽然写法跟后世的病历卡不太一样,不是很规范,但内容都是清楚的。

    诸葛亮大致看了一下,觉得给主公的述职书信里,倒是有必要先把“炙烤剪刀剪脐带”这一条卫生建议,先写上了。

    至少这条目前来看是绝对有益无害,也没风险的,最多需要花点钱,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磨得很干净的铁剪刀的。但如果剪刀不够,还可以官府出面,给民间的稳婆登记造册,登记过的“半职业稳婆”都配发一把剪刀,每次用过必须消毒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数日之后,眼看时间即将进入四月,诸葛瑾那边,攻打黄祖的军备筹措,都已经完成了,马上就要出兵。

    诸葛亮这儿,也即将准备随时接应陈登,先跟陈登联络起来。

    而诸葛亮在接应陈登前的最后一封述职信,也送到了刘备这儿。

    刘备看了一下,信件的前半部分,主要是交代了今年春耕季的水稻育秧工作。

    还说江北二郡去年的冬小麦已经到了灌浆的时候,如今雨水稀少,麦粒估计可以灌浆充分、颗粒饱满。等收割之后,立刻就可以给田地放水,然后开始插秧水稻。

    刘备对此很是欣慰,等冬小麦收上来,己方占领的五郡地盘,粮荒总算能勉强过去了。让孔明操心了那么久的劝农,大面积推广稻麦轮作,每年多一季收成,这可是神农之功,功德无量呐。

    看完本职工作的述职后,刘备又细看后半部分,便是诸葛亮转述的一些关于防止婴孩早夭的医学知识,还附上了概述的实验数据,说此法在寿春实验后,效果很不错,或许能在合肥、芜湖再组织尝试,如果效果都好,就能进一步推广。

    刘备看了,顿觉匪夷所思:“孔明怎么连这个都懂?这不光是种稻种麦收获特别多,难道连‘种人’都懂?真要是能让婴孩夭折大减,这功德不比神农一年双季来得少呐。

    传令,赶紧安排人手,在芜湖城内也组织试试,不可鲁莽,先观察半年三个月的再说。婴孩风邪,貌似还是夏日最多,如若这个夏天都能扛过去,那多半是真有用了。”

    刘备都三十九岁了,他之前也因为战乱死过一两个孩子,也有刚生下来就疾病早夭的,所以他很有经验,知道孩子夏天最容易风邪夭折。

    这其实是因为天气湿热的时候,感染容易并发。而冬天寒冷环境下,细菌就没那么活跃。

    诸葛芷生赵统是二月初,也算是相对严寒的时候,刘备觉得不能操切推广,再看看稳一点总没错的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刘备把诸葛亮汇报的事情安排下去后,此后两三日,芜湖城内基本上也是连轴转发生了两三件小事。

    首先是三月底的一天,诸葛瑾主动来跟刘备辞行,表示他要先去豫章,为出兵江夏进行最后的全面视察督促。

    刘备隆重设宴给诸葛瑾践行,让他到了豫章之后,一切见机行事即可,不必请示。这也不算正式出征的仪式,因为正式出征要到豫章之后才算。

    而关羽、甘宁、太史慈三将,也都与诸葛瑾一起启程,刘备一一跟他们把盏劝勉。

    这也是之前就商量好的,为了显示刘备“全心全意打黄祖,没有保留”,后方都没留多少将领。

    这样到时候徐州那边再出兵接应陈登时,就显得“临时起意、事出仓促”了。

    由于关羽的军职是比诸葛瑾高的,他是安南将军,此番讨伐黄祖名义上的主帅就是关羽。随军参谋则是庞统,诸葛瑾严格来说只算是“坐镇豫章、给关羽提供支持和督促”。

    刘备送走关羽诸葛瑾之后,也算是稍稍松了口气。

    没想到仅仅第二天,刘备麾下负责哨探、分析情报的是仪,就给他带来了一条最近搜集到的流言。

    是仪这人,历史上在刘繇那儿、以及后来到孙权那儿,都是干这事儿的,这也是本职所在。他也知道这条流言似乎不太可信,可能是敌人的诡计,但他还是得上报,最多上报时附带一句自己的分析和提醒。

    所以他就硬着头皮如实上报:“主公,近日芜湖城内,忽然传出一条流言,说是……说是此前请主公表刘琦为江夏太守的建议,乃是……乃是伏波将军的计谋,是利用主公为他二弟谋官。

    主公千万别冲动,这可能是曹贼的离间计,但坊间确有如此流言,属下不得不报。”

    刘备听完是仪的奏报后,表情很平静,拍了拍是仪的肩膀:“我没有冲动,这不一看就知道是离间计嘛,孔明想升官还不容易。

    我要是能自己封太守,早就封他为太守了。诸葛家人前前后后立了多少大功?多大的官做不得?”